“10個120kW快充樁,直接配1200kW變壓器夠了吧?”
上周去某充電站實地勘測,聽到老板這么問,我冷汗都下來了——這要是按他說的配,不出半年變壓器準過熱跳閘!
很多人選充電樁變壓器時,都犯了這個“想當然”的錯:把所有充電樁功率簡單相加,結果要么變壓器“大馬拉小車”浪費錢,要么“小馬拉大車”頻繁故障。今天就掰開了講:充電樁用箱變變壓器,到底該怎么選?
誤區一:功率直接相加=找死?充電樁根本不會“集體滿負荷”
先給大家潑盆冷水:所有充電樁功率相加,是選變壓器的最大誤區!
舉個真實案例:
某物流園建了10個120kW快充樁,老板按總功率1200kW選了1250kVA變壓器。結果投用后,夏天中午同時充電的樁數從沒超過8臺,變壓器長期“吃不飽”,空載損耗高得離譜;到了晚上貨車集中充電,8臺樁滿負荷運行,變壓器負載率飆到95%,線圈燙得能煎雞蛋,頻發跳閘故障。
為啥?因為充電樁的使用是“隨機波動”的——
?快充樁用戶多為臨時補電,很少10臺同時插槍;
?商場/物流園的充電高峰分散(比如午休、下班時段),實際同時運行的樁數遠低于總數。
直接相加功率,本質是高估了“最壞情況”,卻忽略了“真實場景”!
正確3步走:用“同時系數”算出真實需求
那該怎么算?記住公式:
變壓器計算容量 = (單樁功率×樁數)× 同時系數
第一步:算總功率——先搞清楚“理論最大值”
總功率=單樁功率×充電樁數量。
比如10個120kW快充樁,總功率=120kW×10=1200kW。
第二步:乘“同時系數”——擠掉“虛高水分”
同時系數(η)是關鍵!它表示“實際同時運行的充電樁功率占總功率的比例”,取值0.7-0.9(場景越分散,系數越低)。
?快充站/高速服務區:用戶停留時間短(30-60分鐘),同時充電概率低,η取0.7-0.8;
?商場/社區停車場:用戶可能邊逛邊充(2-3小時),同時充電概率高,η取0.8-0.9;
?公交/物流專用站:車輛排班固定(比如早6點/晚8點集中充電),η可取0.9以上。
回到案例:10個120kW快充樁,若按η=0.8算,計算容量=1200kW×0.8=960kW。
選1000kVA箱變變壓器(預留20%冗余),既滿足高峰需求,又避免長期空載。
第三步:留冗余——給未來留“升級空間”
別算完就結束!還要預留10%-20%容量,應對:
?充電樁數量增加(比如后期加5個樁);
?單樁功率升級(比如120kW樁換成240kW超充樁)。
除了功率,箱變變壓器還得看這3點
選對容量只是基礎,相變變壓器本身的性能更關鍵:
1. 相變材料——決定降溫效率
箱變變壓器靠內部箱變材料(如石蠟、納米復合材料)吸收熱量,材料潛熱值越高(單位質量吸熱越多),降溫越穩。選潛熱值>200kJ/kg的,高溫天也不怕“熱失控”。
2. 防護等級——適配充電場景
?
戶外露天站:選IP55及以上(防塵防水),防暴雨、沙塵暴;
?
地下車庫:選IP54+防霉菌涂層(潮濕環境防腐蝕)。
3. 智能監控——減少運維麻煩
帶溫度傳感器、負載監測功能的箱變變壓器,能手機APP實時看數據:
?
溫度超60℃自動報警,避免過熱;
?
負載率低于30%提醒“降容運行”,省電費。
總結:選對變壓器=省成本+少故障
充電樁用相變變壓器,核心就3步:
1.
算總功率(單樁×數量);
2.
乘同時系數(0.7-0.9);
3.
留10%-20%冗余。
再加上箱變材料、防護等級、智能監控的篩選,基本能避開90%的坑。
下次再有人讓你“直接加功率”,把這篇甩給他——專業的事,得用專業的算法!
上一篇:充電站的“心臟”怎么選?一篇講透變壓器容量選擇的關鍵
下一篇:No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