箱式變壓器(簡稱“箱變”)作為電力系統的核心設備,其送電操作直接關系到整個用電網絡的穩定與安全。這里需要說明的是,作為箱變生產廠家的我們,當客戶的項目需要送電的時候,我們都會派專人協助。
一、送電前:必須完成的5項關鍵檢查
送電前的準備工作是避免事故的一道防線。若跳過這一步,可能導致設備損壞、短路甚至人員傷亡。以下是必須核查的核心內容:
1. 設備外觀與連接狀態檢查
箱體與防護:確認箱變外殼無變形、破損,門鎖完好,接地標識清晰;防護等級(如IP54)符合現場環境要求(如戶外需防雨、防塵)。
電氣連接:重點檢查高壓進線電纜、低壓出線電纜的接線端子是否緊固,無松動或氧化痕跡;變壓器本體套管無裂紋,引線與套管連接牢固。
油位與溫度(油浸式箱變):觀察變壓器油位是否在標準刻度范圍內(環境溫度-10℃~+40℃時,油位應在“MIN”與“MAX”之間);用手觸摸油溫(正常運行時≤85℃),確認無異常發熱。
2. 關鍵資料與證書核驗
必須核對箱變的出廠試驗報告(含耐壓試驗、變比測試、空載/負載損耗等數據)、產品合格證、接地電阻檢測報告(接地電阻≤4Ω,高土壤電阻率地區≤10Ω);
確認箱變的銘牌參數(容量、電壓等級、額定電流等)與設計需求一致,避免因型號錯誤導致過載或欠載。
3. 環境與輔助設備確認
檢查箱變安裝基礎是否穩固(水平偏差≤2mm/m),周邊無雜物堆積,通風散熱口無遮擋(自然冷卻型箱變需保留≥50cm散熱空間);
確認高壓側避雷器、低壓側浪涌保護器已正確安裝并接地,防雷接地與保護接地共用接地體時,接地電阻需≤1Ω;
測試現場臨時用電是否已切斷,避免送電時誤觸其他線路。
4. 工具與人員資質準備
準備絕緣工具(如絕緣手套、絕緣靴、驗電器、接地線)并校驗合格(有效期≤6個月);
操作人員需持有《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》或企業內部認證,熟悉《GB 50148-2010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力變壓器、油浸電抗器、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范》。
二、送電操作:分階段執行的“黃金步驟”
完成檢查后,即可進入正式送電流程。遵循“先高壓后低壓、先空載后負載”的原則,確保每一步操作可控。
步驟1:高壓側合閘(電源側送電)
用驗電器確認高壓進線端無電壓(“驗電-接地”雙確認),拆除臨時接地線;
合上高壓進線斷路器(或負荷開關),觀察儀表顯示(電壓、電流是否正常),同時監聽變壓器是否有異常聲響(如“嗡嗡”聲均勻,無爆裂或異響);
若為有載調壓箱變,需檢查分接開關位置是否與系統電壓匹配(如10kV系統默認調至Ⅱ檔)。
步驟2:低壓側合閘(負荷側送電)
確認高壓側運行穩定(電壓波動≤±5%,頻率50±0.5Hz)后,依次合上低壓出線斷路器;
觀察低壓母線電壓(三相平衡,偏差≤±7%)、電流(不超過額定值),檢查各饋線回路指示燈是否正常點亮;
對于帶電容補償的箱變,需在低壓側電壓穩定后投入電容器組,避免合閘瞬間的沖擊電流損壞設備。
步驟3:空載運行監測(關鍵期)
送電后需空載運行2小時以上(重要負荷可延長至4小時),重點監測以下參數:
溫度:油浸式箱變頂層油溫≤85℃,干式箱變繞組溫度≤130℃(環境溫度35℃時);
聲響:無異常放電聲、振動聲(振動值≤4.5mm/s);
儀表:三相電壓、電流平衡,功率因數符合設計要求(一般≥0.9);
氣味:無焦糊味或絕緣材料燒蝕味(若有需立即斷電排查)。
三、送電后:3大注意事項防患未然
送電完成并非終點,后續的觀察與記錄同樣重要:
1. 運行狀態持續觀察
投運后24小時內,需每2小時記錄一次關鍵參數(電壓、電流、溫度、聲響),重點關注夜間低負荷時段是否出現異常(如電壓驟降、溫度異常升高);
若發現變壓器溫度持續上升(每小時溫升>5℃)或聲響明顯增大,需立即降低負荷并聯系專業人員檢修。
2. 資料存檔與總結
記錄送電時間、操作人員、初始參數(如高壓進線電壓、低壓出線電流);
整理空載運行期間的監測數據,形成《箱式變壓器投運報告》,作為后續運維的參考依據。
3. 異常情況應急處理
若送電過程中出現以下問題,需立即斷電并排查:
無法合閘:檢查斷路器是否儲能到位、控制回路是否通電、合閘保險是否熔斷;
合閘后跳閘:可能是短路(檢查母線、電纜絕緣)、過載(降低負荷)或保護裝置誤動作(校驗繼電器參數);
嚴重發熱:可能是接觸不良(緊固接線端子)、散熱不良(清理散熱口雜物)或變壓器內部故障(需返廠檢測)。
結語:規范送電,保障箱變“長治久安”
箱式變壓器怎樣送電?答案是“細節決定安全”——從送電前的全面檢查,到分階段合閘操作,再到投運后的持續監測,每一步都需嚴格遵循規范。對于企業而言,選擇具備專業資質、熟悉送電流程的服務商(如江蘇中盟電氣等電力設備企業),可大幅降低操作風險,確保箱變長期穩定運行。記住:規范的送電操作,既是對設備的保護,更是對生產與安全的負責。